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徐匯區立足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定位,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全力建設創新徐匯、幸福徐匯、文化徐匯、美麗徐匯,持續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融合的典范城區。截至2019年底,徐匯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11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一、邁向卓越之區,核心功能顯著增強
立足國內大循環、謀篇國際國內雙循環,突出產業集聚、高端發展的特點。現代服務業連續10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提升。比如,信息服務業發展迅猛,阿里、騰訊、網易等龍頭企業功能落戶,疫情期間搶抓在線新經濟發展機遇,大力培育云娛樂、遠程辦公等新業態,營收逆勢增長40%。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涉外經濟更加繁榮,上半年阿迪達斯亞太區總部等一批外資總部簽約落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89家,去年貿易進出口總額達882億元,均位居中心城區第一,稅收超億元樓宇44幢,涉外經濟稅收占比超過40%,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突出商業繁榮、人氣旺盛的特點。三大中央活動區各展所長,徐家匯地區對標國際消費中心,推動港匯恒隆廣場、美羅城等整體更新,引入LOFT、小米等知名品牌旗艦店;衡復風貌區主打“靜、雅、柔”風格,建設特色街坊、精品小店;徐匯濱江布局新零售、新商業等體驗項目,面向市民游客打造“水岸匯”公共服務空間。新品秀場精彩紛呈,成功舉辦巴寶莉、香奈兒、古馳、寶馬、天貓等首發首秀活動,上半年引入品牌首店50家。“五五購物節”期間,集結樂高、星巴克、優衣庫等20多家外資總部開展品牌推介,徐家匯商圈“五一”假期消費復蘇率達137%、居全市第二。
突出產城融合、生機蓬勃的特點。徐匯濱江“十年磨一劍”,8.95公里岸線貫通開放,“一港一谷一城一灣”接續亮相。今年,西岸傳媒港、智慧谷整體出功能、出形象,構建藝術傳媒、人工智能總部生態;西岸金融城以310.5億“地王”價格出讓,將建設金融、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3.0版金融城;同時,積極籌備西岸楓林灣,構建集臨床、研發、制造于一體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徐家匯深化文商融合、品質重塑,徐家匯國貿中心即將建成近40萬平米超甲級寫字樓和30萬平米頂級商場,相當于再造一個徐家匯。
二、匯聚活力之區,創新驅動能力凸顯
深化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做優面向未來的源頭創新生態。深入發掘區內121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和 13所高等院校資源,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7件,位居全市第一。今年區域單位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83項(人),占全市比重近3成。
做大輻射長三角的科技服務業。主動對接科創板,提供全鏈條上市服務,助推瀾起科技首批登陸,泰坦科技成功通過上市審核。深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拓展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服務中心、上海商標審查協作中心等功能,服務長三角。
做強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承辦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總產出占全市1/3,連續兩年保持30%高速增長,成為上海唯一入選的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建設國際人工智能總部基地,目前已匯聚期智、微軟、樹圖、華為等20余家標桿機構項目。打響生命健康產業“楓林品牌”,加快落實生物醫藥產業“上海方案”,創新推進上海醫藥臨床科技創新平臺、“楓林HUB”、西岸楓林灣建設。
三、涵養人文之區,海派文化魅力彰顯
重視保護傳承海派文化。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成片保護區域,有1074幢優秀歷史建筑,占全市總量近四分之一。通過“三減三增”活化城市肌理,持續推進風貌道路整治和歷史建筑修繕,做精做深百年建筑、百年音樂、百年電影系列工程,武康大樓、黑石公寓成為網紅打卡地,建業里、永平里等重點項目投入運營。
打造當代藝術地標。去年在徐匯濱江成功承辦上海首個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活動,建設一站式交易平臺,藝術品展示交易總額突破百億。央視長三角總部暨上海總站入駐西岸傳媒港,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開展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深化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上海交響樂團、上音歌劇院、話劇藝術中心等一批文藝院團更新升級,加強公共文化配送和優秀成果推廣。
四、營造宜居之區,群眾生活更加美好
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破解“老小舊遠”難題,打造人人都能感受溫暖的城區。
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徐匯是上海近代教育萌芽地,黃炎培、馬相伯、周谷城等教育大家在此工作生活,17所百年名校傳承至今。我們堅持“建高原、攀高峰”,引入復旦大學等優質資源,新建徐匯中學分校、南部職業教育中心等十余項實事工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創新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13個街鎮全覆蓋建設普惠性托育點,促進托幼服務一體化。
構筑全周期健康防線。徐匯匯集上海四分之一的三甲醫院,深化中山醫院、市六醫院2個緊密型醫聯體和7個學科項目型醫聯體建設。持續優化區屬醫療資源,區中心醫院評為三級綜合醫院,并獲批全市首個互聯網公立醫院,牙防所新院建成開業,南部醫療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同時推進區疾控中心的提升和改造。
提供多元化養老服務。深化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4家,日間照護機構27家,社區養老顧問點29個,老年人助餐服務點104個,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樂齡匯”南部養老中心將于2023年竣工投用,計劃增加養老床位近2000張。
推進一攬子舊房改造。目前,全區已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基本解決群眾“拎馬桶”問題。今年繼續加大舊改力度,全力推進36幢1192戶小梁薄板房改造,爭取到2022年基本解決居住困難問題。
優化高品質公共服務。圍繞居民家門口的綜合服務,建成街鎮鄰里匯18家、居民區鄰里小匯306個。2018年,李克強總理視察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鄰里匯,鼓勵我們打造居民家門口的黨群站、會客廳、托老所和便民點,建設美好生活共同體。
五、構建品質之區,智慧治理精細高效
牽住“兩張網”牛鼻子。“一網通辦”全國示范。2015年啟用區行政服務中心,推動所有事項“一門受理”,作為唯一區級政府入選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區。2018年深化二次改革,將83個部門專窗壓縮為18個政府綜窗,做優“一窗綜辦”服務體驗,并要求每年都有新的提升與完善。“一網統管”努力實現全市先行。明確“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一云匯數據、一人通全崗”建設目標,升級城市運行數據中臺、AI中臺和業務中臺,探索構建大建管、大平安、大市場、大民生四大版塊,并突出應用場景。
打好環境治理“組合拳”。成功創成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上半年各街鎮市級考評均為優秀,工作推進以來全區干垃圾日均量減少42%,濕垃圾、可回收物日均分出量分別提升近4倍和14倍(2018年6月到今年6月,干垃圾從日均1234噸減到712噸,濕垃圾日均132噸提升到503噸,可回收物日均19噸提高到261噸)。深化落實河長制,年內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蒲匯塘、龍華港等內河岸線貫通開放。
轉載自上海發布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