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社區治理更精細,城市就更有向心力、凝聚力。為集成、共享、協同龐雜的社區數據,一朵專為社區治理而生的“云”——“社區云”眼下正在積聚各方能量。今年年底前,上海6077個居村委會將全部上“社區云”,全市各區、各街鎮正踩足油門,向這個目標全力沖刺。截至9月底,“社區云”居社互動平臺上線居村民83.6萬、覆蓋家庭約56.6萬戶。
作為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居村平臺,“社區云”被定位為社區應用的“統一入口”。它并非一個割裂的系統,而是在現有系統上不斷“做加法”,在實戰應用中不斷創新提升,從而能更好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接受采訪時表示,“社區云”是個兼容并蓄的平臺,通過居民自治、共治,可以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已試點近一年的浦東新區“遠程智慧幫辦”系統不久前與“社區云”成功對接,全新的功能、進階的服務,讓不少基層人員直呼“管用”“愛用”“受用”。在普陀區,“社區云”居社互動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本地人口庫信息完善度達99%,已具備平臺建設條件。為及時解決“社區云”推進過程中的堵點、難點,長寧區虹橋街道建立了“社區云工作自治交流群”,由專人24小時為居民提供技術與政策指導服務。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正在自身數字化轉型中努力實現“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的目標,讓技術賦能城市安全運行、治理效能提升。
應用為要、管用為王,提高“好辦”體驗度
工作日上午10點,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最忙碌的時刻,大廳的等候位早已坐得滿滿當當。近18萬的常住人口讓浦興路街道事務辦理量常年居高不下。雖然設立了分中心,但對轄區面積近6.25平方公里的浦興路街道而言,居民們“詩和遠方”的“最后一公里”難題依然存在。這些年來,落地社區的智能系統不少。不過,能夠真正扎下根來,讓社區群眾點贊的卻不多。去年起,浦東新區試點“遠程智慧幫辦”系統,居民們在家門口的居委會即可連上視頻,遠程辦理便民事項。試點一年來,該系統業務量穩步攀升。不過,系統開發者也在其間收到了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無法預估時間等吐槽。
對于該系統存在的問題,一位居委會書記這樣說:“就好像排隊搶號,呼叫到你就是你了,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辈痪们埃?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Calibri;">2.0版系統正式上線,同時嵌入“預約排號系統”。如果居民發現等待時間過長,也可選擇直接將材料放在居委會,等辦理好后再來取。許多居民笑稱:“買個菜的時間就辦好了。”
從“能辦”到“好辦”,服務進階的背后,是“社區云”充分考慮實際應用需求、以使用者感受為先,讓各項服務更高效、更便捷、更精準,最終讓城市治理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在“通”和“統”上下功夫,提升“統管”便利度
“社區云”在提高“好辦”體驗度的同時,也在提升“統管”便利度上下功夫。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基礎是“一網”。只有各參與主體真正實現了數據匯集、系統集成、聯勤聯動、共享開放,才能相互依托、相互支撐、相互賦能。在老齡化程度近46.61%的普陀區甘泉路街道,數據匯集、系統集成后,各類數據標簽正逐漸替代居委會干部們的手賬。“街道—居委會—個體”三級社區常住老年人口數據庫漸漸構建、完善,不僅讓每一位老年人的“個體畫像”更清晰、具象,也讓服務、需求的適配更高效。
在聯勤聯動、共享開放的同時,不少基層街鎮在試點時始終將數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以可靠過硬的“安全鎖”確保城市運行安全有序。記者在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發現了一樣新鮮物件——材料定制專柜。這些專柜被放置在一個服務專區,居民區工作人員需要刷卡方能進門。這是該街道專門向第三方公司定制的專柜,分別對應轄區內40個居委會。為確保系統數據安全,每位取資料的工作人員都有對應的密鑰,只能在權限范圍內幫居民“跑腿辦事”。
“居民們辦理事項的回執、就醫記錄冊等,我們都會放在柜子里,居委會工作人員每一兩天過來取一次。”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王建勝告訴記者,專柜啟用后,所有流程信息全部上系統,工作人員自此告別繁雜的臺賬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這一創新做法能有效防止人員聚集,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