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工智能在這座城市,不應只是一種“炫技”式的存在。
即便受疫情影響,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周依然如期舉辦。加上了“云端峰會”四個字的大會,用上了現場演講、全息影像、視頻音頻等多重形式,也算是對人工智能的一次生動實踐。
上海克服種種困難,促成人工智能云端峰會召開,并請來被坊間稱為“三馬兩宏”(馬斯克、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張文宏)的知名人士,和一眾在業內頗具分量的科學家、企業領軍人物,意在表明人工智能之于這座城市的特殊意味。
也是上周,上海先后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和“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多項改革措施,并為“十四五”規劃編制定調。
深改委會議上提出,上海要圍繞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研究推出關鍵性改革舉措,并且“系統梳理國家戰略有需要、上海破冰有優勢”的改革,主動對接、積極爭取,抓緊推、大膽試。
“十四五”規劃編制,亦要“全面系統梳理中央對上海一以貫之的總體要求和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逐一對標對表,使之切實貫穿上海‘十四五’規劃始終”。
5月的全國兩會后,“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就被明確為上海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應有身位。能否成為“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要看城市是否有足夠強大的綜合實力與功能,亦要看其能否在前沿領域及早占據一席之地。
堅持以高規格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初衷亦是在此。
7月9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開幕式上表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經成為聯結學界業界的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平臺;上海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科技合作是重要內容,人工智能是重要載體”。
而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面臨極大不確定性,國際開放合作進入十字路口的當下,“要積極聯結國際市場、融通全球資源,人工智能正是有力支撐”。
這是李強第三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表致辭。兩年前在此場合,他明確表示,上海將依托科教資源、應用場景、海量數據、基礎設施等優勢,聚焦創新策源、應用示范、制度供給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發展的‘上海高地’”。
建“高地”,是一場全方位的行動。在打造“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的語境下,這個“新高地”,亦應體現出強大的鏈接能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懂得了生命的價值,也更感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鏈接價值、賦能價值、向善價值。”李強特別將新技術的“鏈接價值”置于首位,并基于此對“上海高地”的內涵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根據最新計劃,這座城市將著力打造“鏈接協同創新的開放平臺、鏈接產業發展的賦能平臺、鏈接城市治理的智慧平臺、鏈接美好生活的服務平臺”。
四個“鏈接”,指向人工智能同一座城市之間的深度互嵌——技術需要為城市提供全面的賦能,而城市則需為技術提供豐富的場景。
互嵌之中,“高地”才得以形成,并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力。這也意味著,上海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追逐者,不能滿足于單純的規模擴張和數量提升。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前一天,李強在同樣第三度舉辦的上海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專家會議上明確說,上海發展人工智能,“不只看人工智能產業本身的產值有多高,更要看‘賦能百業’的效應有多大”。
第二天的開幕式上,李強再度表示,在當下發展新經濟、推進“新基建”的背景下,上海將“通過深度賦能、創新驅動,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的‘頭雁’效應”。
一連三屆,“賦能”都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最熱的詞眼,提示了講求應用效果、注重鏈接效應的發展取向。而能夠實現賦能,在研發和應用的首尾兩端,都有各自的先決條件。
從前端來說,發展人工智能,需要持續在前沿理論、核心算法、關鍵技術等領域用力投入,加快突破底層技術,從而實現“策源”效應。
這是需要前瞻性和專注力的事情,亦需要在當前全球合作受阻的情況下,用更大努力促進全球范圍內的開放合作、協同創新。
“上海要創造條件、集中力量,聚焦重點領域,加緊布局一批高能級平臺,促進開放共享、協同攻關。”李強表示,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開放這個基本立場非但不會改變,還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學術交流、數據共享、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建好平臺,促進共同參與、協同合作”。
而在后端,“賦能”的實現,需要充足的場景,通過場景實現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傳統手段、傳統模式之間的深度融合,進而創造出全新的產業、手段、模式,而不是簡單地做個加法、保留“兩張皮”。
只要場景充分開發、充分開放,自會發現人工智能對城市方方面面的賦能潛力。也唯有如此,人工智能的發展,才能在一個更高層面展開,筑就更具綜合實力的“高地”。
“城市是最大的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最佳試驗場、價值的最好實現地。”李強說。而上海作為超大城市,發展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優勢,恰恰是提供出極為豐富的、他人難以取代的場景。
從產業角度看,當下熱推的新基建、新經濟,就提供了重要的場景。李強表示,上海將加快推動在線新經濟發展壯大,發揮人工智能與5G、大數據等融合發展優勢,為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發展深度賦能;同時亦將加快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打造強大工業互聯網,著力攻關自動化生產技術瓶頸。
而在更大的城市治理領域,人工智能的施展空間自然也更為寬廣。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前,上海市委全會審議通過詳盡重磅文件,開啟這座城市建設“人民城市”的新篇章。這同樣是考量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語境——人工智能的鏈接與賦能,既體現于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同樣體現于公共治理、社會生活;而其“向善價值”,正在于城市治理與人民生活能夠不斷從中獲益。
李強表示,上海要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智慧城市,實現全方位服務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也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住房家居、教育醫療、養老助殘、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人工智能更好地“為人所用”。
其間需要妥善處理的,有隨著技術升級、應用加深而不斷出現的道德倫理、風險防范問題,也有多層次的場景開放問題。場景開放背后,又考驗城市治理的相關主體——政府、市場、社會公眾之間,能否有充分的互動、協同。如果有,人們從新技術中就可能獲益更多,“上海高地”的整體高度也會得以提升。
這也指向發展人工智能的本意——它不應只是一種“炫技”式的存在。
李強在開場白中就說:“人工智能因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助力合作交流而誕生
(轉自: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 作者:朱珉迕)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