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自今年泉城濟南開展“治堵”工作以來,濟南市交通管理部門通過科學的論證調研,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多處城區交通擁堵“重災區”進行“智能交通”改造,成功為城市道路疏通了“經脈”。
“會思考”的信號燈
自動調節放行時間
順河高架南口的玉函路與馬鞍山路交匯處一度嚴重“梗阻”,一早一晚上下班高峰時段,順河高架經常“上得去,下不來”。濟南交警部門經實地調研勘察和流量測試得出的數據顯示,高架路下橋車輛是橋下車輛的近兩倍,兩股車流都存在著左轉或右轉的問題,與直行車流的交織導致通行效率低。
今年2月,濟南交警支隊市中大隊在順河高架南口進行了實驗,將中心護欄向東側偏移2米,增加了一排左轉車道;在下橋口處開辟了調頭口,提前引導車流;調整路口信號配時,實現南北錯時放行。經過反復論證和數據分析,7月初正式對該路口實施“智慧交通”改造。
據介紹,交警部門在全市第一次設置了“車流感應交織區”,即在南郊賓館小橋路口至順河高架下橋口鋪設了4處地磁流量檢測器,根據檢測器斷面的流量監測實現與智能控制信號燈之間的數據交換、自動調節。
同時,設立全市首個“會思考”的智能控制信號燈,根據4個斷面的地磁流量檢測器檢測到不同方向來車的排隊情況,信號燈會自動調節放行或延長放行時間,給交織區的車輛一個清空時間。
據了解,自從進行“智能交通”改造后,該路段擁堵報警下降27%,道路通行率提高20%,高峰時段持續時間減少15分鐘,“治堵”成效明顯。
“綠波”+“紅波”
協調優化配時
緯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是相互連接、貫穿濟南市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交通大動脈。據濟南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曹鳳陽介紹,目前這條交通“大動脈”早高峰由南向北流量較大,晚高峰由北往南流量較大。
根據交通流量特點,濟南交警支隊對緯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沿線32處信號燈路口的路口間距、路口流量、路口間的通行時間等交通信息進行采集,研究了早晚高峰、平峰等6套路口信號配時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交通信號優化配時措施。
在交通高峰時段,交警部門采取了控制入市車輛、疏散出市車輛的信號控制策略,通過“相位差”和“綠信比”兩個信號控制參數的調整,實現進市方向“紅波”控制,即車輛相對多遇紅燈信號,綠燈通行時間相對較短;相反,出市方向“綠波”控制,即車輛多遇綠燈信號、綠燈通行時間相對較長,達到了進市車輛較慢、出市車輛較快,減少市區交通總量、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
根據交警部門統計的數據,自從采取“紅波綠波”協調控制的信號配時方案后,該路段交通高峰期通行能力分別提高了10%、18%、9%;而在交通平峰期更為明顯,分別提高了15%、28%、30%。
天橋南頭、經四緯二、八一立交南頭、英雄山路二七南路路口、英雄山路二環南路路口等5個交通節點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明顯改觀。
啟用可變車道
應對交通“潮汐”
根據交通高峰期和平峰期的車流量不同,機動車道可以變換導向,向前方或者側方分流,這無疑將對緩解具體節點的擁堵起到一定作用。近日,濟南市首條“可變車道”現身經十路。
據交警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十路與環山路口是交通“潮汐”現象較為典型的路口。所謂交通“潮汐”,即每天早晨進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則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更是加重了擁堵現象。針對該情況,在交通導流改造中采取可變車道的方式進行交通組織,即早高峰進城車輛多時,增加進城方向車道數,減少出城方向車道數;晚高峰出城車輛多時,增加出城方向車道數,減少進城方向車道數。
在經十路環山路口看到,這條長約35米的可變車道路面顏色是綠色,上邊標著“可變車道”。同時,在信號燈旁邊也用綠色的標識牌標志著“可變車道”,供過往司機辨認。東口護欄開口處,則是一處長條形的電子顯示屏指示由東往南的左轉彎車輛何時可進入可變車道。
當由東往西的直行和左轉信號燈都變為紅色時,此時顯示屏上顯示的字為“允許左轉車輛進入左側可變車道”,左轉車輛進入該車道等候,當左轉放行時,車輛直接在此左轉。但是當放行東西方向的直行車輛時,顯示屏上的字變為“禁止左轉車輛進入左側可變車道”,此時這段可變車道為由西往東的直行車道。此外,這條可變車道的開口處還設有一個可以掉頭的標識,掉頭車輛可在此掉頭。
在可變車道啟用后的這段時間中,由于交通標識清晰明顯,過往司機經過時只需看交通標識就可清晰地知道這條可變車道如何使用,大大提高了該路口的通行能力。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