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據統計,“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作為解決道路擁堵的得力助手,BT成為智能交通最重要的建設方式,產業未來發展同樣備受親睞。
智能交通:解決道路擁堵得力助手
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整體構造中重要組成部份,對現代都市當中交通擁堵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環境污染是困擾當今交通領域的三大難題,尤其以交通安全問題最為嚴重。CMIC研究發現采用智能交通技術可以提高道路管理水平,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可減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為此,世界各發達國家競相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大規模的智能交通技術研究試驗。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已從對該系統的研究與測試轉入全面部署階段。
同時,隨著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GIS技術、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三種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經歷了從人工采集到單一的磁性檢測器交通信息采集到多源的多種采集方式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歷史發展過程,同時國內外對交通信息處理研究的逐步深入,統計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據融合技術、并行計算技術等逐步被應用于交通信息的處理中,使得交通信息的處理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革新,更加滿足ITS各子系統管理者、用戶的需求。
BT成為智能交通最重要的建設方式
在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不斷增大,而地方政府的財力較為緊張的背景下,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移交)、BLT(建設、租賃、移交)等新融資模式成為了地方政府緩解交通壓力和資金短缺最受歡迎的方式。上述提到的項目都是以BT方式建設,據統計,2012年智能交通BT項目已占所有項目的17%。
BT成為地方政府建設智能交通重要的投融資方式,這使得擁有資本背景的廠商將憑借BT等方式領先于行業成長。另一方面,隨著項目金額的增大、BT項目的增多,對廠商的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擁有較強資本背景的廠商有望擴大市場份額,領先于行業成長,但是對給規模不大,資金能力一般的產品供應商帶來較大生存壓力。
BT投資建設模式緩解了政府建設項目加快和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短期內推動了智能交通行業的快速增長。但是部分集成商鑒于墊付資金的壓力,以運作BT項目為由壓縮產品供應商的利潤空間,甚至延長款項支付周期,由此壓縮了資金實力一般企業的生存空間。
“很多中小企業將面臨洗牌、淘汰。”幾位分析師同時表示,BT模式將使得智能交通領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智能交通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智能交通的核心,在于解決城市道路擁堵和出行安全問題,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研報認為,擁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長有限(3%~5%)而需求增長過快(10%~15%);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駕駛者素質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機動車發展的進度。在傳統手段無能為力或性價比過低時,智能交通迅速從幕后走到臺前。
從發展階段角度,我國目前仍處于智能交通的初級階段,需求主要來自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推動因素主要來自于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交通監控系統和集成交通指揮平臺在這一階段迎來需求的爆發和行業的快速增長。
從行業格局角度,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偏“硬、偏、散”;。規模來看,美國、日本的智能交通行業收入分別達到1118億和377億美元,而我國不到380億人民幣。格局來看,海外較為集中,項目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占60%~80%市場份額;我國仍以硬件投入為主,占比達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龍頭企業整體份額低于1/4。
從成長空間角度,預計十二五期間保持35%的增長,2015年后迎來量變向質變轉換的關鍵階段。研報預計2015年市場規納以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城市智能交通板塊年均增速達到35%。2015年后,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和傳感技術的完善,智能交通將開始向車路協作系統和出行者服務系統轉型,并成為催生和帶動物聯網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從經營風險角度,政府對企業的資金占用現象普遍,政府還款是關注重點。由于需求主要來自政府采購,強勢的地位使得回款進度往往較慢,對企業的資金占用現象較為普遍。但從中短期的情況來看,研報認為政府還款風險仍然可控。
從板塊機會角度,建議關注視頻監控和ITS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理由主要在于:1)把控住了核心客戶端和核心產品端,需求增長快且盈利確定性強;2)市場份額集中趨勢確立并且競爭格局相對健康,已經出現明確的領軍企業。
綜合日美發展歷程,我國的智能交通將走向何方參照美日經驗,第一個10年提升ITS系統和車載系統的覆蓋程度,第二個10年向車路集成系統探索和發展,第三個10年剛剛開始,核心在于進一步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推動車聯網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智能交通體系的出發點集中在為出行者的安全和效率服務,這與我國主要對政府服務有所區別。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