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它不僅能夠推動企業穩步向前發展,同時也能夠加快社會進步的腳步。這同樣適用于安防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推動了安防市場的發展,一種技術的成熟與否要通過產品的實際應用才能知道,它不僅決定市場的發展步伐也決定產品的命運。生物識別作為安防領域高端科技應用,正以積極的姿態走向市場,深入行業應用。國家專項支持信息安全,生物識別迎發展良機,于此同時,識別技術正逐漸走向成熟。
生物識別迎來發展良機
國家發改委8月22日印發《關于組織實施2013年國家信息安全專項有關事項的通知》。此次專項重點支持領域包括金融信息安全領域、云計算與大數據信息安全領域、信息安全分級保護領域、工業控制信息安全等四大領域。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國產設備的更新替代是大勢所趨,信息安全市場未來3年有望實現超過30%的復合增長率。
根據信息安全專項的計劃,工信部將支持金融信息安全領域、云計算與大數據信息安全領域、信息安全分級保護領域、工業控制信息安全領域的信息安全產品產業化,不僅從產品層面上給與支持,在金融信息、云計算與大數據、保密信息管理、工業控制信息等重要系統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切實提高我國信息系統的安全級別,做到自主可控保障信息安全。
在信息安全領域,生物識別正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個人信息、隱私保護和安防等領域。無論是我國的新一代身份證還是下一代iPhone,都將目標鎖定在指紋信息。目前,我國已將生物識別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該產業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A股公司中,川大智勝已調整內部組織結構發力三維人臉識別技術,預計明年會有重要突破,首個應用領域將是高端安防。航天信息是全國通過居民身份證登記指紋相關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檢測的三家公司之一,公司指紋識別和人像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安部身份識別、社會安防等領域。
國內生物識別標準化進程
我國生物特征識別行業最早發展的是指紋識別技術,基本與國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開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比較成熟。而我國對于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掌形識別等生物認證技術研究的開展則在1996年之后。1996年,現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譚鐵牛入選中科院的“百人計劃”,辭去英國雷丁大學的終身教職務回國,開辟了基于人的生物特征的身份鑒別等國際前沿領域新的學科研究方向,開始了我國對人臉、虹膜、掌紋等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研究。
目前,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最具權威的生物特征識別認證科研機構,在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等領域均已取得了國內或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以國內頂級科研單位、著名高校的生物特征識別科研成果為依托,北京中科虹霸、北京行者、中科奧森、北京數字指通、北大高科、杭州中正生物認證有限公司、上海銀晨科技、道肯奇等一批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高新技術公司慢慢發展起來,帶動著行業的發展。
自2003年后,生物特征識別行業步入成長期,主要特征有:產品體系已建立,技術標準逐漸完善,行業內企業數量激增(全球目前從業公司已上千家),產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術已獲得客戶廣泛認可,各領域應用漸趨普及,行業體系也已成型。在此階段,中國生物特征識別行業開始誕生了一批在細分市場具有領導優勢的企業,如北京艾迪沃德指紋科技、北大高科、中控電子在科刑偵和社保指紋門鎖指紋考勤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優勢。
我國《信息安全技術虹膜識別系統技術要求》(GB/T20979-2007)國家標準,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將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第一個國家標準,這一標準的制定對我國生物特征識別產業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這是我國生物識別行業的第一個標準。
生物識別技術將走向成熟
電影《少數派報告》中,描繪的是未來的世界。帥氣的湯姆克魯斯用手勢操作電腦的場景相信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微軟公司推出的人氣產品Kinect使這種動作識別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最近,與此類似的生物識別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研究成果也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
最近,美國硅谷一家叫做ThalmicLabs的新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動作識別裝置(MYO)的概念產品。與之前的產品不同,“MOY”通過分析使用者肌肉傳出的電信號,來判斷使用者手指與胳膊的動作。這一產品無疑可以應用到游戲操作等眾多領域。
這種肌肉識別技術在醫療器械行業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復健醫療廠商Saebo公司就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與肌肉識別相關的技術。這套裝置可以識別患者肌肉的電信號,從而判斷患者的移動意圖。以此來控制輔助裝置向指定方向移動。
根據5月3日韓國專利局發布的數據,在韓國,生物識別控制技術相關的申請正在大幅增長。2008年為止每年只有10多件,而僅2009年一年就有41件產品申請專利。去年的申請數量更是增長到了63件。近十年來,大型企業、外國企業申請量占到總量的31%,學校及研究機構、中小企業、個人的申請分別占18%、14%、6%。
生物識別類的發明中,通信公司的發明也格外搶眼。新技術可通過追蹤使用者的眼睛,來拍攝使用者的眼睛,從而進行視線追蹤,視線集中等感知活動。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攜帶終端等設備上,當使用者雙手無法使用時,靠眼睛來輸入信息。
AOL公司與2010年獲得的專利也很有趣。肌肉感知虛擬鍵盤技術可以感知使用者手指的移動。并與標準鍵盤對照將結果發送至智能終端。所以即使沒有鍵盤,也可以在任何平面上利用虛擬鍵盤輸入了。
1968年道格拉斯博士(DouglasEngelbart)發明了鼠標,從此,鼠標就成為了電腦不可分開的一部分,他幫助人們與電腦進行實時交互。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鼠標為代表的輸入裝置有望被生物識別技術設備代替。
生物識別技術不會僅僅停留在對肌肉、視線的感知。使用者身體各部分的動作信息也會成為下一步發明的重點。生物識別機會可以在安保、游戲、醫療等領域大放異彩。同時,以這一技術為基礎,方便攜帶、方便操作,符合使用者要求的交互產品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越來越多。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