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前言:本文以劉希清老師的對于智能建筑未來發展的思考為基礎,愿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業界人士參加研討,集思廣義,促進研究和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的發展,信息化、通信、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對建筑智能化行業影響不斷深入,在智能建筑領域,智能家居與智慧社區的應用不斷落地,使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從簡單的智能控制與監控系統開始邁向基于開放通信協議的建筑電氣設備綜合應用的新階段。
對于未來智能建筑的未來發展,全國安防標委會(SAC/TC100)顧問、全國安防標委會生物特征識別應用分技委(SAC/TC100/SC2)顧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劉希清表示“建筑與安全共存,建筑與綠色同行;建筑與智能相伴,發展與生態雙贏。”將是未來智能建筑發展的常態,而要突破現狀仍需在以下十個問題中做一番新的思考:
1.建筑的本質(屬性)是什么,人們對未來建筑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認識智能建筑的不同發展階段(AUTOMETRIC—IT—DT—AI)?
2.如何理解和認識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關系、綠色建筑與生態建筑的關系 ,現行標準中智能建筑設計的六(七)大要素如何才能確保支撐建筑的節能、環保,進而實現綠色、生態(健康)?
3.智能化產業屬于數字經濟范疇,建筑產業屬于傳統產業(制造業+建造業),智能技術怎樣才能與傳統建筑業深度融合,如何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建筑產業(建筑制造業、建造業)?如何認識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規劃設計施工運維…)也是智能建筑界的職責?
4.如何理解智能建筑業者的思維既要“回歸建筑”,又要“躍出建筑”,“躍出”是為了更好地“回歸”?
5.從綜合安全的理念出發,如何理解和認識建(構)筑物的綜合安全?如何實現建(構)筑物的綜合安全?現行標準中建(構)筑物的公共安全體系架構包括消防、安防和應急,建筑的網絡安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是否也應該包涵在內?
6.建筑業信息化的緊迫任務之一是實現建筑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如何認識和理解“以BIM為基礎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管理體系(系統)”在建筑信息化、智能化進程中的作用?
7.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統”,是智能建筑的“大腦”,“信息設施系統”是智能建筑的神經系統或血液循環系統。信息系統的網絡架構基本上采用的是計算機網絡的分層次的體系結構。這種分層次的、縱向的、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與分布式、橫向的、平臺化、扁平化的管理(控制)模式,將來會如何相互碰撞、互相補充 、形成“合縱連橫”的新模式?
8.如何認識和理解“裝配式建筑”在建筑業未來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探索和解決裝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與 信息化設備安裝、物聯網前端配置、網絡布線安全聯結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行業組織在此項工作中應發揮怎樣的組織協調作用?
9.數據中心(云中心,機房)建設如何更好地體現綠色、生態理念?如何根據建筑物功能、業態、運營機制等(單體、群、園區、城市)的不同,配置不同層次的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如何處理好云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的關系?它們與智能化的體系架構、管控方式、接口協議(標準化的,定制的)如何協調?如何兼容?行業為此必須盡快出臺哪些標準?
10.權威專家預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未來將有兩個主要分支: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當前,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評估AI技術的發展階段?如何應對AI技術的廣泛應用所產生的安全風險?智能建筑界將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行業和企業應采取何種措施應對未來的挑戰?
智能建筑將在未來不斷吸納新技術促進自身設計與使用的局限,真正顛覆傳統的建筑模式,為行業新的活力與變革指明方向。當下智能建筑行業正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巨大的市場機遇也伴生著問題和挑戰,而以上“十問”正是當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所在,誰能在問題的處理上做得更好,誰便越容易脫穎而出。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