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杭州、安徽、天津等地紛紛出臺智慧養老社區建設的相關政策,引起了行業的關注。以杭州為例,其正式啟動新一輪的"智慧養老"項目,首批6家服務商入選市級"智慧養老"服務商資格庫,搭建了統一的智能監管平臺,開通了"96345100"服務專線。杭州突破傳統居家養老瓶頸,插上"互聯網+"翅膀,向產業宣告著杭州智慧養老2.0時代的到來。
國家近兩年大力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
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就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該文件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并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豐富智能健康養老服務產品供給。
2018年8月,面對新的發展實際,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聯合公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以下簡稱《推廣目錄》)的智慧養老新政策,該政策的出臺適應了當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新需要。據了解,《推廣目錄》涵蓋了包括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5大項56個產品類項目。《推廣目錄》的公布,對于2018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為智慧養老產業以及眾多養老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市場調研數據,近十年來,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2015年已經達到1.44億,占總人口的16.5%。隨著老齡化人口比例的增多,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對醫療資源的依賴和消耗也會隨之增加。目前,養老產業體系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亟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最大效率利用醫療資源,推動信息消費增、推動產業升級。
智慧養老,簡單理解便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的方式。在北京安博會上,不少樓宇對講廠商近年來也不斷在完善相應的方案,既有從國外引進成功案例經驗的外商,如羅格朗等,也有立足于本地,推出中國特色化的養老方案的本土廠商,如冠林等。
但據業內相關從業者表示,雖然不少在外商已經在國外形成較完善的養老生態,但要真正在國內落地仍需要打破不少機制的障礙。智慧養老的競爭,將在產品、資本、服務與定制化能力、靈活響應市場需求的維度上進行新一輪角逐。
對于廠商而言,在技術上,智慧養老的問題,首先更集中在于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模式的打通上,其次才是醫養管理、膳食管理、膳食管理等板塊形成養老的完整理念,在市場的推動上,中國養老95%是居家養老,市場的推動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