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7月31日,第三屆智能運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對于近期完成的《交通運輸行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首次進行解析,指明中國智能交通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始終堅持“科技強交”戰略,沒有信息化,就沒有交通運輸現代化。那么,公路交通將如何開啟智能交通這座大門?
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在“提高交通運輸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任務,包括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建立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采集、交換和共享機制,積極推動客貨運輸票務、單證等的聯程聯網系統建設,推進條碼、射頻、衛星定位、行包和郵件自動分揀系統等先進技術的研發及應用,逐步建立高速公路全國監控、公路聯網和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運營安全與效率。
“科技強交”聚焦智能交通
7月31日,第三屆智能運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對于近期完成的《交通運輸行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2-2020年)》,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洪曉楓首次進行解析,指明了中國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簡稱ITS)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始終堅持“科技強交”戰略,通過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大科技投入,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攻關等舉措,推動了交通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地成績,為現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正如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趙沖久在大會致辭中所說,《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行業將組織實施“安全應急”、“出行服務”、“市場信用”、“決策分析”四個重大工程建設,并在綜合運輸、區域物流、城市客運三個領域開展信息化示范試點工程,切實加強交通運輸動態信息的監測與采集,以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為核心,力爭形成較完備的行業數據資源體系,開展跨區域、跨部門協同共享機制和綜合應用系統建設。
在7月初舉行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作為市場化程度很高的智能交通領域,市場需求是最強大的動力源,需求點燃了近年來智能交通產業的激情。
趙沖久因此強調,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
信息化工作是交通科技創新體系中重要一環。去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行業將組織實施“安全應急”、“出行服務”、“市場信用”、“決策分析”等四個重大工程建設,并在綜合運輸、區域物流、城市客運等三個領域開展信息化示范試點工程,切實加強交通運輸動態信息的監測與采集,以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為核心,力爭形成較完備的行業數據資源體系,開展跨區域、跨部門協同共享機制和綜合應用系統建設。
同時,專門針對智能交通發展,組織研究了面向2020年的《交通運輸行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主要按照服務民生的理念、自主創新和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通過網站、手機終端、道路廣播和電話可以隨時了解實時路況信息;當我們乘坐公交車出行時,電子站牌會告訴你車輛距離你所在站臺還有幾站;當我們開小汽車去旅游,動態導航會幫你選擇最佳的出行路線,高速公路收費站上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讓你不需要排長隊等候……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智能交通,它離我們并不遠。
“十二五”開局的一年多來,交通運輸部按照規劃布局,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研發與集成應用,適時啟動了一批行業引領性和牽動性的重大科技專項。今年初,交通運輸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組織召開了交通領域物聯網應用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啟動了交通領域物聯網應用標準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
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進入相對平穩期,規模龐大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總量,使我國交通運輸管理能力面臨巨大挑戰。目前,交通行業面臨著交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入規模下降,航運市場需求放緩等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投資結構優化,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和水平,節能減排等舉措進一步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對已形成資產進行充分利用和潛力挖掘,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運行效率,保障路網水網暢通,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同時也將成為交通運輸運行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的關鍵載體。
智能交通的戰略調整
8月2日上午,正如在智能運輸大會上得到的預告,長三角區域內五省一市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同步開通,我國不停車收費服務的新篇章,由此開啟。
“省時省心省錢省油!”作為開通首日“嘗鮮”的第一個人,從上海出發經杭浦高速公路開往杭州的邱先生興奮地說。
作用并不僅如此。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高宏峰指出,區域合作,交通先行,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實現跨省市互聯不僅帶來更為便利的區域通行條件,更能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加速生產要素的流通與整合,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這正是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的充分體現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對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流及環境等狀態感知將更加動態和實時,這是支撐智能交通發展的基礎。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務將遍及交通運輸領域的各個角落,并能根據出行者需要以及時間、費用、舒適、低碳等不同的價值取向,隨時隨地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通過車路協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實現對危險情況的主動預警和事件的快速響應,為交通參與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環境。通過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智能交通系統,推動運輸通道、樞紐、運輸方式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和零換乘。能耗排放指標將作為交通管理及誘導系統的控制參數,環境可持續成為智能交通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作為重要技術手段,智能交通將為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提供支撐。
我國未來智能交通將基礎設施、運載工具、出行者、服務提供者等各交通運輸參與方通過信息網絡與價值鏈連接起來,交通信息將按照市場引導、價值驅動的原則在各利益相關方之間自由流動,并將引起交通運輸組織和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并產生新的應用服務模式,推動智能交通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
這是未來一段時期,智能交通發展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根據這些趨勢,必須堅持在“發展理念、核心技術、集成應用、體制模式”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并相應作出戰略調整。
智能交通要在支撐交通運輸管理的同時,更加注重為公眾出行和現代物流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為小汽車出行服務的同時,更加注重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出行服務。關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加注重安全發展和綠色發展。在示范試點等點狀應用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規模應用,區域應用,注重資源共享、業務協同以及綜合效益的提升。在借鑒和跟蹤國外先進技術跟蹤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積極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交通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和集成應用。智能交通要由技術引領發展的階段,轉變為依靠市場和社會資源,技術、應用和資本共同引領的發展模式,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促進跨部門、跨行業的互利合作,推動信息開放、共享的市場化服務。
到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要基本形成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要求的智能交通體系,實現跨區域、大規模的智能交通集成應用和協同運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務和高效的物流服務,為本世紀中葉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智能交通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任務,應包括建立健全智能交通框架體系、加快推動系統建設和規模應用、努力實現智能交通技術突破、加快智能交通標準化建設、著力推進智能交通產業化。
物聯時代呼喚智能公路
轎車在山區高速公路疾馳,突然,司機發現前面不遠處的山體發生崩塌,破碎的山石滑落,撒落路面,立即剎車!與此同時,預警信息通過一張無形的網絡迅速傳播,即將路過此處的車輛全都收到……一場潛在的交通事故由此避免;公交專用道上,一輛公交車正駛近十字路口,路側的信息接收裝置立刻將接收到的公交車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給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通過計算和協調,確保這兩公交車到達路口時是綠燈,一路暢行;
三環輔路上,兩米的限高架警示燈閃亮,但早在一分鐘前,貨車司機就已經收到警告信息:您的車輛已超高,請您繞行……
這可不是模擬演習,隨著“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的無線物聯網總體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啟動,我國新一代智能交通的發展遠景正逐漸清晰。
“無線通信技術使得車輛可以和車輛‘交談’,車輛可以和路側系統‘交談’,路網的安全和服務水平將達到另一個高度”,作為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的項目負責人,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告訴記者,該項目將以公路交通領域應用需求為基礎,結合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和發展,確立我國公路無線物聯網發展的總體思路,完成公路無線物聯網應用相關框架設計,提出公路無線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方向,為我國新一代智能交通的發展奠定基礎。
自2009年,溫家寶總理向媒體介紹“感知中國”的概念,物聯網在我國持續升溫,移動互聯網在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醫療等公共領域的作用不容小覷。在智能交通領域,世界各大發達國家不斷吸收各類新技術,特別是以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智能交通實現“泛在、透明、安全”的交通服務提供了支撐。
早在2001年日本提出e-Japan戰略,其中包括促進信息產業的變革,推廣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到2008至2009年,日本政府在智能交通系統等寬帶建設上,投資371億日元。
當國內大多數人還在糾纏于物聯網的概念,已有有識之士提出,中國要想占領物聯網技術的國際至高點,關鍵是讓物聯網技術從概念中走出來,促進其在各行業的具體應用,進而帶動產業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標準。
據王笑京介紹,隨著交通發展,出行者渴望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任何設備上得到及時的、可信任的交通信息;車輛在高速移動中要實現車與車、車與路側設施的信息交互,來保證駕駛安全,這些將是下一階段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而在實現車車、車路信息交互的同時,不但每個車要有IP,還需給每輛車上的主要部件和有代表性的信息源唯一的IP,這些需求恰恰是下一代互聯網、身份標識和網絡治理結構等需要研究和提供保障的,同時這些也是物聯網在各個行業應用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和智能交通技術本身都自成體系,兩者的對接必將碰撞出許多“火花”。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是通用技術,但是在道路交通的具體應用環境中,必須考慮相關道路環境、安全和經濟成本等因素,王笑京認為,需要在通用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同時考慮各種應用場景以及與產業化相關的標準制定,這些都是“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的無線物聯網總體技術研究”需要研究的內容。該項目的目的就是為兩者的結合做好頂層設計,使其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前景直觀。
據了解,該項目是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共同支持的課題,是交通運輸行業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整體性規劃研究,也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對于無線物聯網技術來說,最大的意義在于“落地生根”。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下,這一重大項目的承擔單位,除了部公路院,還匯集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傳輸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等各路精英團隊。據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共有16個,每個投資數百億元,目前公布了13個,其中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專項位列第三項,“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的無線物聯網總體技術研究”,正是部公路院承擔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
積累,也是該項目得以順利通過的重要基石。在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技術)上,部公路院有著長期的研究和積累。王笑京告訴記者,交通運輸部從上世紀末開始立項研究不停車收費(ETC)
技術,公路院在充分研究各發達國家ETC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國際電信聯盟(ITU)2000年至2003年對智能交通5.8GHz專用頻段作出的有關決定,研制了以5.8GHz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為基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納入國家標準并在全國推廣。由于綜合考慮了技術的適用性、先進性和國際性,使得我國ETC技術體制的選擇,與國際超高速無線網以及車車和車路通信技術體制不謀而合。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已有22個省份開通了ETC,覆蓋高速公路里程約6萬公里,用戶量超過300萬。不停車收費系統在中國高速公路上的推廣應用,實際上已經構筑了DSRC通信平臺,這就為未來寬帶無線網以及車路數據交互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