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有人在知乎上問了一個問題:“哪個國家有望成為第二個‘中國’?”,結果其受到了特別整齊的回復:印度! 這并不是讀者杜撰的一個段子,而是被當今社會公認的發展趨勢。毫不夸張的說,同為人口大國,印度在文化、經濟、科技、甚至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都在效仿中國進行復制粘貼。而拋開文化、經濟不談,本文就印度在安防領域的“中國模式”進行簡單探討。
印度安防為何也選擇“中國模式”?
IHS市場報告曾指出,就出入口控制市場而言, 2015年印度出入口控制市場達7600萬美元,到2019年將成長至1億4000萬美元。也就是說,印度安防市場擁有很大發展機遇。而為了將這份機遇緊緊拽在手中,印度安防同其他行業一般,也開始效仿“中國模式”。
印度為何會選擇中國安防模式進行粘貼復制,這應該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問題。因為從表面上看來,印度的確擁有復制中國安防模式的條件:國土市場廣闊、成本低、人工眾多、勞動力充足、安防理念普及不足……這一切看起來都與中國差不多。
此外,除了安防領域,印度在文化、經濟甚至在科技領域所踐行的中國模式,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在過去的某個時間段內,印度經濟的確對中國實現了反超;數百家孔子學院落地印度;電子交付也已成為印度的主要支付方式,且印度正在打造下一個爆品“小米”……這些成功的案例帶給印度的反思是,或許完全“copy”中國,印度也能早就下一個中國奇跡?
還有原因在于,根據最新的IHS市場報告指出,亞洲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安防市場,在市場份額排名前5的國家中,有3個位于亞洲——中國、日本和印度。其中印度在亞太市場占有13%,全球市場占2%;而中國則占全球41%的市場量。印度要想擴大其全球安防市場份額,占據全球41%市場量且看起來“差不多”的中國不是最好的模仿對象,難道激進的“大日民族”會更合適嗎?
印度安防“中國模式”的兩大體現
有人笑談,印度正在走中國60年代的老路。這似乎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印度安防要選擇中國的原因。印度對于中國安防模式擁有著迷之自信,相應的復制粘貼也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先從政策談起。與中國大力發展“智慧城市”主題類似,印度也于2015年提出了“百座智慧城市”發展目標,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在全印度建設100座智慧城市,在大多數邦設立至少2個智慧城市,以推動印度物質性基礎設施(水,能源,建筑環境,廢物,通信和ICT)和社會性基礎設施(醫療,教育和娛樂設施)建設。
印度的“百座智慧城市”野心看起來挺不錯了,在中國已建立500座智慧城市的現景下,印度所料想的百座智慧城市建設也應該挺容易實現。畢竟這項政策頒布之后,也得到了廣大印度人民的支持,誰不想生活在智能、便捷的生活圈里呢?
再來看看技術。單就技術層面來看,視頻監控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是中國安防領域落地廣泛、應用最普及的技術了。而撇開視頻監控技術不談,當前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紀的最前列,在圖像識別(人臉識別)領域,中國更是領跑全球,擁有三家人臉識別獨角獸企業,在安防領域,中國已經建立了由AI攝像頭搭建的世界最尖端監測網絡,其目前所提及的安防思想已經上升到了“AI+安防”的大安防領域,中國安防市場正迎來以人工智能主力技術的新潮流。
而對于印度來說,生物識別技術是印度安防發展的一大新興產業。根據印度身份證管理局2016年5月的最新數據統計,已有超過10億居民獲得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編號。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每個印度居民的詳細身份信息會被錄入到政府的數據庫中生物識別項目。而印度,正努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
人臉識別作為生物識別的一大分支,龐大的數據庫將有利于人臉識別能力的提升。一旦印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那么,刷臉出行的中國方式將成為其可以展望的未來生活。而在刷臉這件事上,印度最新的進展是:今年9月15日,印度國家生物身份識別系統管理機構UIDAI開始分階段推出人臉識別功能作為額外的身份驗證模式,首先從運營商開始;明年2月份,人臉識別系統將走進印度印度班加羅爾和海得拉巴機場,助力智慧機場建設……
當然,印度安防的“中國模式”還體現在其他方面,例如大力發展云服務,建設數據中心等等,這些我們也就不多談了。
印度安防的“中國模式”能成功嗎?
在經濟領域效仿“中國模式”,印度已取得了不少成功進展。可問題來了,“中國模式”引入安防領域,印度能成功嗎?
盡管印度安防已從政策、技術的方面入手跟進“中國模式”,但不可否認的是,和中國看起來“差不多”的印度,這種“差不多”卻很難滲透至安防領域。
單從政策來講,由于印度城市地區供需差距過大,“百座智慧城市”在印度境內并未結出真正的“果實”。目前看來,由于印度政府提出的“百座智慧城市”建設目標還較為模糊,并缺乏相應的明確定義和指導,其智慧城市計劃很難無挫折的走下去。
而政策并不是印度安防“中國”模式的最大痛點,印度安防“中國”模式的難題在于缺錢和不智能。
有資料顯示,印度2017年GDP為25414億美元,世界范圍內排名第七,表面上發展迅速,但細細看來,與中國122503億美元的GDP總值來看,兩國之間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且有相關機構的資料顯示,僅從機場安檢市場來說,印度政府至少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來提高機場的擴容能力;在印度的第一批33座智慧城市建設中,包括政府資金和私營資本在內的項目總投資已達8078.9億盧比(約合120.8億美元)。按照這個數值來算,要建成一百座智慧城市,印度至少要投資366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技術支出。至少落后中國十年以上的印度,根本不能同中國一般在安防領域注入大資金。畢竟印度急需解決自身的貧富差距問題。
再來看智能。這點筆者僅想用印度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波西斯·塔拉普萊瓦拉的話來概括:“國際上通常認為智慧城市是依靠科技、信息技術與大數據來有效解決城市問題,但印度的建設項目顯然沒有那么‘智慧’。”連政府人員都認為印度的智慧城市不智能,百姓還會覺得智能嗎?
但是,我們也不能對印度安防“中國模式”進行全盤否認。隨著中國安防企業開始大舉攻占印度等海外市場、印度城市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印度物聯網市場的日益增長等趨勢下,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增加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的部署,擁有1億4000萬美元的印度,在全球安防的市場占有量將大幅提升。
而現在,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