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總長4萬余公里。其中,陸地邊界線長2.2萬余公里,與14個國家接壤;大陸海岸線長1.8萬余公里,與8個國家海域相鄰或相向。因此,我國又是一個邊海防大國。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共有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口岸310個。
口岸就是國門,守住國門、守好國門,是海關和邊檢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
治國先治邊,我國公路、海港、空運口岸邊檢站占國內總邊檢市場總量的80%。邊檢主要是在對外開放口岸設立出入境邊防檢查機構,實施出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的查驗管理、口岸限定區域管理、防范查處非法入出境活動等。
邊檢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點多面廣,需要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和科技信息化手段,對邊境口岸實行可視化、聯網化、智能化管理。
近年,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賦能和應用,為邊境口岸管理帶來了更強大的科技支撐,從而開啟了我國“智慧口岸”建設的新紀元。
智慧口岸發展方興未艾
引進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口岸,提升口岸管理和服務能力,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
日本機場和港口過去通常通過X光安檢儀等設備尋找非法藥品和爆炸物等可疑物品。為了輔助目視檢查,日本引進了AI技術,利用人工智能讀取此前積累的圖像數據,通過X光照片排查可疑物品。
此外系統還能夠分析海關在貨物進出口和旅客出入境時取得的數據,判斷在哪些情況下走私的可能性高。
近年日本還引進了AI無人機,利用AI無人機,強化口岸及周邊的走私監控。2017年開始在部分海關應用,并計劃在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因新冠疫情已推遲到2021年舉辦)之前全面導入,強化口岸安檢。
在其他國家,在海關和出入境審查環節采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趨勢也在不斷增加,比如巴西,為安全舉辦里約奧運會,2016年就在海關引進了面部識別系統;美國也正在推進導入人工智能入境審查系統,同時還在開發其他無人設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邊貿往來日益頻繁,從而給邊境口岸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和壓力。傳統的口岸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邊境口岸發展和管理的要求,必須借助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
近年,我國海關和邊檢部門為嚴厲打擊非法出入境和走私販私等違法行為,積極引入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深化口岸管理創新,積極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維護了出入境口岸的安全和穩定。
智慧口岸是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實踐。通關一體化、智慧監管、大數據、智慧緝私、區塊連、關檢一體化等,成為智慧口岸的發展趨勢。
AI,加快口岸管理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
智慧口岸是指借助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技術手段對口岸各核心的關鍵信息進行透徹感知、廣泛連接和深度計算,從而實現各個資源與各個參與方之間的無縫連接與協調聯動,對口岸管理運作做出智慧響應。
采用數字化手段、利用先進技術打造“智慧口岸”,實現口岸的高效管理。智慧口岸,是促進和加快口岸管理創新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
2019年3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開通5G基站,成為“全球首個5G試點口岸”,完成了5G網絡覆蓋,結合口岸服務,創新性的將5G與口岸的通關服務與運營管理結合起來。
例如,在通關服務方面,口岸態勢感知系統利用5G特性獲取口岸的多維數據,并實時進行AI分析,在口岸的服務門戶上實時呈現通關暢順度及相關視頻,為公眾的通關與出行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是新時期智慧口岸建設的典型樣板。經過兩年的建設,珠海口岸“基于5G的智慧口岸應用項目”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應用系統、物聯網應用系統、口岸態勢感知系統、可視化智慧運營管理平臺,以及集出行服務、通關服務、商旅服務、信息發布等服務內容于一體的一站式智慧服務門戶,初步實現口岸運行智能化、綜合管理高效化、指揮調度可視化、通關服務便利化。
通過智慧物業、智慧交通、智慧商業、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平臺的建設,為公眾及企業提供一站式智慧化服務,實現人、車、貨高效通關與集散。不但通關,甚至停車都實現了無人化。旅客可以通過基于5G的智慧口岸“智能停車場”系統,獲得預約停車位、反向尋車、空位尋找等服務。
同時通過智慧口岸建設,實現了口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為口岸綜合管理、通關服務、安全防范、指揮調度、應急處置等提供強有力保障與支撐。
智慧口岸場景豐富AI應用內涵
我國邊境口岸具有多元化特點,涉及水運口岸、航空口岸、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
不同的口岸,有不同的管理特點和需求。我們以深圳特區的陸路口岸深圳灣口岸為例,深圳是目前國內口岸數量最多的城市,口岸涵蓋“海、陸、空”全類型,被譽為“口岸之城”。
深圳灣口岸是全國第一個實施“一地兩檢”查驗模式的綜合性陸路口岸,連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深圳市,24小時通關。
自深圳灣邊檢站建站十三年來,深圳灣口岸累計查驗出入境旅客近4.2億人次,查驗出入境車輛超4700萬輛次。
人臉識別提升旅客通關效率
深圳灣口岸是國內最早實現自助通關的口岸之一,旅客通過信息采集自助通關,從而大大提高了旅客通關效率。
目前,深圳灣口岸共有人工查驗通道37條,自助查驗通道91條,旅客自助通關率超70%,旅客、車輛平均候檢時間大幅減少,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基本實現了即到即檢。
深圳灣口岸人流量大,單日出入境旅客量最高達到19.3萬人次。如何對快速流動高密度人群中的走私人員和犯罪分子進行快速識別和排查,成為邊檢管理的一道難題。因此必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智能化人臉識別分析系統。
2018年7月,深圳灣海關在深圳灣口岸啟用人臉識別系統,通過科技化、智能化的手段,以邊檢效率助力提升“深圳速度”。
人臉識別分析系統能夠對所有通行人員進行人臉自動抓拍,并實時與數據中心的“黑名單庫”進行比對,通過可視化管理、人臉大數據對比和智能分析,自動判斷并實現與口岸綜合管理平臺的聯動處置。
為提高通關效率,深圳灣口岸還引進了智能機器人,通過智能機器人對自助查驗通道旅客進行提示。
“車臉”識別助力車輛出入境安全檢查
口岸出入境車輛多,既有小車、客車,也有貨車。繁忙的口岸每日車流量數以萬計。因此海關人員對車輛合法性、車內貨物和偷渡藏匿人員的排查和檢測工作十分艱巨。
海關管理部門需要對出入境小車、客車、貨車進行進行快速安全檢查,確保車輛合法性、安全性,同時需要對空載貨車和客車進行無輻射快速檢測,查驗是否有危險品、走私物品和偷渡人員藏匿。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建立AI分析系統。
為提高車輛通關效率,深圳灣邊檢站在所有的車檢通道都安裝了“快捷通”系統,實現了驗放車輛全自動化。貨車或小汽車只需要在通道里“手指按一下”、“對著鏡頭看一下”,“快捷通”系統便會自動比對人像、驗證指紋,幾秒鐘后便能順利過關。
在車輛查驗管理方面,通過引入車牌識別和以圖搜車的“車臉”識別系統,建立車輛大數據檢索平臺。系統可對出入境車輛進行實時抓拍、識別、對比和分析,同時輔以車底、車體、整流罩藏人檢測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出入境車輛的安全檢查和管理,讓違法和走私車輛無處遁形。同時,通過車流量監測技術,進一步提升和優化車輛通關效率。
人臉識別、車臉識別等技術的加持,極大地提升了口岸管理和通關效率。“智慧口岸”場景應用,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工智能應用的內涵。
企業不多,市場很大
“智慧口岸”相對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小區等AI應用,是一個細分的“小市場”,也是一個“冷門”市場。因此,關注的企業不多,但也培育出了一些行業“小巨人”,如盛視科技等。
近年來,盛視科技專注于智慧口岸查驗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和智能產品的開發,首創了多項口岸智能查驗產品,開創了口岸旅客查驗、車輛查驗及衛生檢疫等領域智能查驗的先河,并成立了廣東省智慧口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盛視科技已經成為國內智慧口岸領域的龍頭企業。2020年5月,盛視科技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成為“智慧口岸第一股”。
其實智慧口岸市場是一個誘人的市場。據了解,一個大型口岸,僅安裝的各種類型和功能的監控攝影機就多達幾百甚至上千臺。因此,互聯網和科技巨頭、AI安防行業企業等,在智慧口岸建設中將會大有作為。
智慧口岸所需產品和技術,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強,涵蓋技術包括:智慧口岸綜合管理平臺、旅客自助查驗系統、海關智能旅檢人臉識別系統、行李物品風險攔截系統、智能檢疫系統、車輛自助查驗系統、口岸服務機器人、視頻防尾隨系統、集裝箱空箱檢測系統、車輛一站式電子驗放系統、船舶人員智能管控系統、視頻大數據存儲、無人化智慧停車場等;涉及產品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安檢設備、AI無人機、AI人臉識別監控、智能門禁及出入口控制設備、車牌識別攝像機等。
智慧口岸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嵌入各種組合的傳感器采集分析各種數據,引入圖像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優化旅客、交通運輸工具、貨物、郵件查驗流程,整合現有口岸系統資源,打通口岸各系統信息壁壘,實現口岸系統之間無縫連接,構建統一平臺協作模式,從而滿足海關和邊檢的各項業務需求。
結束語
我國在智慧口岸建設和科技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未來,邊境口岸管理將朝著無人監管、無感通關方向發展。可以預見,5G、區塊鏈、AI等前沿技術,將更加廣泛地應用到智慧口岸建設中,從而推動邊境口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發展。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