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個人隱私”漸成商品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個人隱私”已成為網絡淘金的新商品。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針對網絡追蹤展開的持續一年的《網絡無隱私》(What They Know)調查顯示,有成百上千家公司正在搜集有關互聯網用戶的高度個人化的信息,包括他們的網上活動、政治觀點、健康憂慮、購物習慣、財務狀況,甚至有時候還包括他們的真實姓名,這個迅速擴張的網絡為規模達260億美元的美國網絡廣告行業提供服務。
與之對應,包括微軟(Microsoft Corp.)和邁克菲公司(McAfee Inc.)在內的公司,甚至一些網絡追蹤公司本身,都在推出防止用戶的網上活動被監視的新方法。一些公司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開始主動向隱私的主人們購買個人信息使用權。
人們越來越關注“隱私”資產
有人選擇主動向網絡廣告商販賣自己的個人信息。在倫敦從事房地產業的吉爾斯·塞奎拉就是其中一位,“個人隱私的泄露是遲早的事情,與其被動地讓人收集、使用我的信息,倒不如主動出售,至少還能賺點錢。”
另一些人在出售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感到擔憂。比如賈爾斯·塞奎拉(Giles Sequeira)。這位倫敦的房地產開發商近期出售了他自己的個人資料。當時他覺得不用執著于保護隱私。但是,當他了解到更多情況后,他開始對自己的個人數據會被如何使用感到擔憂。他說,人們不知道這些數據最終會流向何方。
隨著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個人數據的價值,一些人開始保護這些信息。今年1月份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公司管理人士和學者們聚集一堂,討論如何通過賦予人們自行管理及出售個人數據的權利,從而將其劃歸為一種資產類別。
“安全”與“隱私” 一對天生的冤家
安全保護與隱私保護之間存在著一些有爭議的范疇。安防最初是為了保障人們人身財產安全,特別是為案件偵破提供事后查驗證據的一種手段而蓬勃發展起來的。隨著安防的發展,安全與隱私的矛盾也漸漸浮上水面,監控涉及隱私的糾紛越來越多。
從未來發展來看,網絡化、智能化的大安防趨勢是毋庸置疑的。越來越大覆蓋面意味著越來越大的信息量。那么,是否意味著更多地觸碰個人隱私?帶來更多關于隱私的糾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隱私保護也是安全保護的一部分。特別是當人們意識到隱私是一種個人資產的時候,隱私的保護就會為更多人所重視。
“隱私管理”直面矛盾 開啟安防新視野
當個人隱私被人們當做資產,如何有效保護隱私、管理隱私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的發展,安防行業的服務意識也越來越強。也許未來,隱私管理將成為安防運營服務業思考的問題之一。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