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3.15消費者權益日的設定,其實是向社會傳達一種信息和消費觀念,簡單的說就是“用戶就是上帝”。這也體現了我們消費者在整個商業運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今年又是一年一度的3.15,很多企業再一次接受現實的考驗。今年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為“消費與民生”。相信這次活動將有力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深入發展。
安防山寨是福是禍?
說起3.15消費者維權日,就不得不提山寨產品。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大安防市場,以現在的發展速度來計算,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安防市場,巨大的市場自然會催生出幾個國際安防巨頭。山寨風吹開了各行業的大門,各行各業都開始了山寨流,安防行業當然也不例外。近兩年來,安防業界對山寨產品的討伐聲越來越強烈,山寨安防產品似乎成了影響整個安防行業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單是安防行業,在中國各大行業特別是手機行業均存在這種現象,很多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是通過山寨大品牌的產品來帶動公司的發展,逐漸的走入正規軌道。目前,對山寨企業咬牙切齒的正規企業,其最初的時候也是從山寨廠起家的,只不過做大了,鳥槍換炮,變成“正規軍”了。
“安防山寨是一種必然現象”, 當一種有競爭力的產品,在推向市場,形成規模,深受市場青睞的同時,必然被模仿。安防行業門檻低,很多制造型企業成立之初是靠“山寨”獲取第一桶金,完成他們的“原始積累”。
“安防山寨有利于技術創新”, 從模仿到創新,是技術進步產品創造的必然途徑。山寨文化的很多產品,都是對先進產品的模仿。大量山寨產品的出現,山寨企業之間的競爭,山寨企業和品牌企業的競爭,客觀上對促進各自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各自從功能到樣式的不斷創新產生了有利影響,從而更好地推動了行業的技術創新、科技發展。
安防知識產權真的有這么難嗎?
近年來,專利侵權的案件在知識產權訴訟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經過大致的統計之后,就能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這些案件里,原告敗訴的比例較大。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難道知識產權的保護的難度就這樣大嗎?
分析其原因,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是專利的穩定性問題。因專利審查制度的問題,有些專利權的穩定性不高,存在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比商標權被撤消的可能性要大,所以,一旦權利喪失,維權時必然不能夠勝訴。對專利權的穩定性,要請專利律師通過全面的檢索、詳細的分析來評估。這里要注意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專利權人出具的實用新型檢索報告,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專利權穩定的依據。
其次是一些企業使用自由公知技術抗辯,這使得部分原告難以勝訴;
第三就是原告訴訟的盲目性大,訴前原告對雙方技術特征缺乏認真、科學的對比,只是憑印象、感覺,就斷定侵權,隨著訴訟的深入,雙方證據的展開,被控產品與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的區別就明顯了,因此無法勝訴。這就要求企業在專利權有較強的穩定性的情況下,要根據專利侵權的理論和專利侵權的判定方法對被指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是否會構成侵權作詳細的分析。經過分析,侵權成立可能性較大的情況下,專利權人才能啟動訴訟程序。
最后是代理人的選擇問題。專利訴訟需要專業律師,但隨著專利訴訟案的增多,一些缺乏專利知識、專利訴訟技巧和技術背景的代理人,有可能在訴訟請求及范圍、取證與舉證、啟動無效程序、使用先用權和自由公知技術抗辯、等同原則適用等方面常常出現重大失誤,造成敗訴。
安防企業應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企業的健康運營,安防企業應該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首先,安防企業應該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設立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應該有比較熟悉這方面的人才。此外,還可以尋找好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讓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比較中肯的意見,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
其次,安防企業應在做好知識產權申請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這個申請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從之前的事例可以看到,有的企業雖然提起訴訟,但是由于申請專利時沒有注重技巧的應用,使得訴訟功虧一簣。上海銀晨智能識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青就舉例說:“在一項專利申請中寫了很多權利保護,但如果別人侵權只侵犯了其中的幾條,就不算侵權。而國外有的企業,一個產品申請了上百條專利。如果10項權利都申請,就有10項專利,而不是說一項專利有10項保護要求,這樣侵犯哪條是哪條,就加大了對技術的保護力度。&rdqu[NextPage]o;
另一方面,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至關重要。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專利產品在被侵權后很難勝訴,就是因為在“被控侵權產品否是與涉案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相同或等同,是否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上難以斷定。專利法第26條第3款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以及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權利說明書既要保護專利,又不能限制其他人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新的發明和創造。因此,法律在對專利權人提供合理保護的同時要為社會公眾提供足夠的法律支持,均衡保護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社會公眾利益兩方面的需求,不能顧此失彼?;谶@一原則,專利法規定了公開審查制度。安防產品原理復雜,所以在確定專利保護范圍時,法律規定以權利要求書的實質內容為基準,在權利要求書不清楚時,可以借助說明書和附圖予以澄清。
對安防企業而言,申請專利時的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至關重要。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對這些高新技術方案的描述要有嚴格的上位概念和它的各個次級上位概念,權利要求的范圍應該是以實施例為核心,結合說明書中關于技術方案的描述和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所具有的專業知識,概括出一個合理的保護范圍,權利保護的要求范圍既不能過寬,也不能過窄。從司法保護上看,對涉及專利侵權產品的訴訟,判斷被控侵權產品否是與涉案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相同或等同,涉及到專業技術問題及案件的事實問題,前者需要借助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判斷,后者需要法官判斷是否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被侵權企業在訴訟中可以請求法院對專業技術問題進行鑒定,采納專業技術人士的論證結論。
除此之外,保護知識產權還可以與其他一些措施共同實施,共同構筑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網。首先要加快信息的研發進程,加大加密強度;再有就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安防產品的銷售價格,在性價比上與侵權產品競爭。“除了通過向法院提出訴訟解決途徑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配合和幫助包括工商、技監、版權,海關、稅務等行政執法機關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尋求及時、迅速的行政手段的法律保護,從而構筑安防產品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保護的網絡體系。”胡揚忠如是說。
除了做好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之外,安防企業還應該注意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安防企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業,通常都是對一級開發商的核心技術進行開發生產。這些小企業對知識產權意識模糊,有時侵犯別人專利還不知道。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在開發新產品之前檢索數據庫,看看是否已經有類似的專利。這樣既可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也避免研發后不能投入生產從而造成浪費。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