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樓宇改變城市。昨日,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由國家發改革委西部開發司指導,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商務局和錦江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博覽會首屆中國西部樓宇經濟高峰論壇”在這里隆重舉行。當天,包括華遠集團總裁、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副會長任志強,“樓宇經濟”概念第一人、“長三角”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效鴻等地產精英、知名學者和機構投資人會聚一堂,分別就“樓宇改變城市”、“最佳樓宇模式比較”、“城市中央商務樓宇經濟比較”和“樓宇經濟新思路”等論題展開智慧碰撞,思想論戰。
據悉,本次論壇提出和倡導以“樓宇經濟”管理模式為導向的現代城市核心區域的城市經營模式;思考現代城市核心區域如何結合其產業環境條件,發揮其樓宇經濟獨特優勢;探詢如何利用樓宇經濟發展的特點實現城市發展的高效率;政府如何結合城市經營管理和樓宇整合管理,使得樓宇經濟發揮高端智能的作用。
發展樓宇關鍵在于裝什么
——北京華遠地產董事長、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我住在北京市的西城區,大家知道,西城區金融街1.4平方公里產生的稅收占全國稅收的4.5%,接近三千億元。為什么這里可以產生這么大的經濟總量?因為集中了中國最核心的機構,比如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銀行機構服務人員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內到這三個地方開會。再說香港地區,也是這種情況,中環一帶,在一家寫字樓里面就可以去多家公司辦事,這種集中度而產生集中效應,我們叫它總部經濟。
總部經濟的發展要依靠樓宇的建設。西城區不到31平方公里上,有7.9平方公里是中央國家機關,只有在剩余的地區想辦法,要空間要發展,發展高樓,并吸引最核心的結算中心的方法調整產業結構。西城區政府采取了一個特殊的政策,凡是西城區金融機構免三年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每平方補貼二千到六千元錢,于是國內和國際大量金融機構到了這里來了,這樣一來不但彌補了他們稅收支出,也實現了創收。
任何一個城市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發展樓宇并不是要把樓修多漂亮,而關鍵把樓宇利用成什么樣,裝什么內容,就如一個瓶子裝什么酒,而不僅僅是瓶子做得好看,里面裝的是水,瓶子再漂亮,那又有多少價值呢?
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發展
樓宇經濟扮演了三個角色
——“長三角”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提出樓宇經濟“概念第一人”夏效鴻
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人們用自己的雙手使我們的城市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智慧,更加宜居,而成都的樓宇經濟在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發展正扮演三個角色:
卓越品質的先行者角色
樓宇經濟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發展增添了魅力,商務積聚的地方就有財富積聚,商業樓宇的檔次代表了城市的檔次,商務樓宇的高度也與這個城市財富積聚的高度有關,現實中,成都高檔商務樓林立,展示了成都的城市發展角色。
創新角色
從中華廣場到時代廣場,再到匯日央擴,無論從外觀、色彩,它的造型功能還是從內部的裝修、色調來說,無不融入了現代都市的文化感,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內涵,也充滿了現代氣息彰顯著我們這座現代城市,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活力。
排頭兵角色
樓宇經濟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提供了實力,樓宇經濟是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在成都,以錦江區為代表的中央商務區正創造著可持續發展的樓宇經濟成都模式。
發展樓宇經濟
1+1絕對大于100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總部經濟課題組主任張鵬
樓宇經濟和所有的概念一樣,它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總部經濟是樓宇經濟的升級版”。樓宇的主要效應是什么呢?是有效地利用空間,是一種疊加效應,從平面疊加變成立面,實現產能疊加、產業疊加、稅收的疊加,從一個城市變成兩個城市,變成十個城市這樣疊加起來。
樓宇在過去是一種疊加效應,在今天當它變成總部經濟,變成總部樓宇的時候,它的效應是什么呢?它就不是1+1=2,或者1+1等于大于2的效應,而是1+1=100,等于1000的效應。
我們知道,在錦江區產生的交子維持了幾個朝代的繁榮,元代之后是馬可波羅才把交子的金融衍生品的紙鈔帶到歐洲,在五百年之后才有了美國的紙鈔。現在,錦江區把金融產業作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方向,它的前景是非常輝煌的。成都給人類帶來了第一張紙鈔,而且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民族,這一點來說,我們完全有資格和華爾街對抗。我建議,成都應該建立國家金融創意產業試驗特區,繼續延續我們一千年以前維持了500年輝煌的歷史。
相關資料
成都市樓宇經濟發展狀況
年度供應:截至2010年3季度,成都共有13座甲級寫字樓,存量為622,360萬平方米。其中,錦江區為擁有甲級寫字樓最多的行政區,共7座,武侯區擁有4座,青羊區2座。
分布特征:成都市目前已形成三個成熟的商務區,分別是天府廣場—鹽市口、春熙路(均在錦江區)以及人民南路。未來,東大街和南部新區得益于政府的規劃,也將擁有多個高品質商務樓,為成都市商務樓的新興區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