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如果不經人提醒,你也許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著你。“要不是鄰居小孩說起,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監控了。”昨天,浦江縣黃宅鎮的于先生說,鄰居私自安裝的監控探頭把他家也給監控了,雖然自己并沒做什么違法亂紀的壞事,但想到自己的舉動被人“監視”,心中總覺得很別扭。 “我在屏幕里可以看到你”
于先生家在浦江縣黃宅鎮,此地有不少人家開辦家庭式的小工廠,有的加工鎖具、有的加工水晶,他的鄰居就有不少開廠的。他發現,這幾年,為了防止盜竊事件,這些工廠甚至普通住宅都陸續裝起了監控探頭。
之前,他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覺得這是一項挺好的防盜措施,如果發生什么盜竊案件,監控里拍攝的內容可以成為很好的查案線索,監控設施對小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至少增加了他們的作案難度。
但是不久前的一天,鄰居的孩子很興奮地告訴他:“我可以在家里的屏幕上看到你呢。”孩子所說的屏幕是監控的屏幕,他進鄰居屋里一看,鄰居安裝在房屋外墻上的監控探頭將他家的院子、大門也納入了監控的范圍。至于室內的情況在監控里是否可以看清楚,他表示當時沒有細看。
“雖然我不做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家里來個什么客人,自己在院子里做點什么事情,人家都看得一清二楚,被監控的感覺很別扭。”他說。
他進而想到,這算不算侵犯了個人隱私呢?“現在不少公共部位安裝監控探頭大家不都還在爭論嗎?私人安裝監控器材難道沒有什么法律法規約束嗎?”他想到平時人家安裝攝像頭好像都是花錢買了就能裝,從沒聽說過需要審批之類的程度。但礙于鄰居情面,又不好意思硬要人家把探頭拆掉。
這個規定真沒有
監控探頭是不是想裝就能裝?記者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了解到,目前,我國針對私人攝像頭還沒有相關的安裝、使用、管理、購買審批等的法律規定。私人安裝的單個攝像頭不能算作監控系統工程,自然也不在公安機關的審批范圍內。私人安裝攝像頭因此成為行政處罰難以涉及的領域。
“但是如果有意識地窺探別人隱私肯定是不合法的。”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工作人員介紹,私人安裝攝像頭應該注意監控范圍,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侵犯他人隱私。在缺乏相關管理規定的情況下,使用監控器材的動機成為判斷安裝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標準。對于安裝僅用于防盜等正當用途的監控設施,他認為是合理的,這對治安工作也大有好處;但如果主觀意圖是窺探他人隱私,被監控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監控設施的使用其實是在安全和隱私之間找平衡。該工作人員打比方說,這好像有人家里買了一套音響,自己聽聽音樂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徹夜響個不休或者音量過大,就成了擾民行為。
浙江一劍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旭亮也表示,目前,關于私人監控設備的安裝、使用的確缺乏具體的法律法規,但不管是私人監控還是公共部位的監控設施都不得侵犯公民的個人隱私。公民的個人隱私若被侵犯,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私人監控重在如何使用
“現在安裝監控的地方越來越多了。”昨天,在頤高數碼廣場,一名店主向記者介紹,攝像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場所使用,除了政府在公共場所安裝的監控探頭,很多企業、商場、小區,甚至居民個人也會前來采購合適的監控設備。他認為,監控設備被這么多場所使用,必然有它的好處。但是很多商品都像一把“雙刃劍”,有的東西用得好是工具,用得不好就成了傷人的武器,監控設備也是這樣。他不贊同控制安裝監控設備,而是應該規范監控設備的使用,不要讓高科技產品成為違法的工具。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對于監控設施的增多,尤其是一些談不上重點公共部位的地方也被私人安裝了攝像頭的現象,他們普遍表示“愛恨交加”。市民汪先生說,監控已經為市民熟知,很多時候,大家都把它當做最忠實的見證者,比如有些現場無法說清的時候,人們就會很自然地反應過來:“有監控嗎?調出來看看。”雖然人們一方面認為監控設施將自己置于隱私越來越少的境地,但如果沒有監控,可能又會出現新的問題。他認為,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監控設施的使用者應該有較強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就像某些單位的監控是不能隨便查的,私人監控也不能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更不能將監控錄像公開、傳播。
也有市民呼吁,政府亟須制定私人監控設備的安裝、使用規定,同時市民也應加強對自身隱私的保護。有了監控設備,許多原本隱秘的地點不再隱秘,私密的概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