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馮阿婆,你在家嗎?我是居委會的。”
近日,大寧路街道居委會老齡干部劉涵冰急匆匆地敲開馮阿婆家的大門。看到馮阿婆平安無事地開了門,小劉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原來,就在五六分鐘前,劉涵冰手機上收到了來自馮阿姨家的報警信息,顯示馮阿婆家檢測到有人跌倒。
事實上,阿婆只是趴在衛生間的地板上擦地,結果觸發了新安裝的老人跌倒報警設備的報警。雖說是虛驚一場,但卻讓馮阿婆倍感貼心。
大寧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底以來,大寧路街道在轄區一些高齡、獨居老人家中試點安裝跌倒報警設備,這一設備能主動監測到老人跌倒、久坐等異常情況,并將情況報警至緊急聯系人手機端,最大程度地避免居家意外情況的發生。
監測跌倒立即反饋,讓老人安全有保障
在共和新路2203弄的徐老伯家,跌倒報警裝置項目的工作人員正上門進行設備檢測,并對徐老伯進行回訪。
徐老伯今年已經90多歲了,獨自居住,三個兒子有兩個都住在外區。
記者注意到,這個跌倒報警裝置安裝在衛生間的天花板處,大約為直徑十公分左右的碗口大小。
在現場模擬跌倒場景下,隨著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躺倒在地,兩分鐘后,跌倒報警設備燈亮并響起了蜂鳴聲。與此同時,另一位工作人員的手機上收到了跌倒的報警信息。
“如果沒有這個設備的話,屋內發生了什么就無法知道。今天測試的時候,我兩個兒子打電話來問我怎么了,我說今天測試,讓他們放心。”徐老伯告訴記者,自己曾經發生過在家跌倒的情況,“設備雖然剛剛裝,但目前來看應該會有效果,人的安全更有保障了,防止萬一出什么事情,現在有了一個安全的渠道。”
“這個設備采用的是Wi-Fi波和毫米波雷達雙重探測技術,能及時探測到跌倒,馬上把信息通過手機端小程序,推送到緊急聯系人的手機上,以實施后一步的救援。”
項目經理蘇杰介紹說,如果老人倒地不能自理,這個信息每兩分鐘就會推送一次到緊急聯系人的手機上,當房間內有第二個人進入的情況下,它這個報警裝置將會停止,“同時,如果老人能夠主動爬起來,系統也能夠檢測到情況并作出反饋。”
行為感知更細致,構筑社區安全網
“目前街道的老齡化程度是27%,雖然是全區老齡化程度最低的一個街道,但我們獨居老人占比近6%,所以我們非常重視老人的居家安全保障。”
大寧路街道老齡干部丁衛慶介紹說,像徐老伯這樣的老人在社區里越來越多,隨著社區老齡化趨勢的逐漸加劇,同時年輕人外出打工、出國等現象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獨居在家。
“我們引入這樣一個設備,在保證老人安全隱私的前提下,提升老人居家安全保障,也讓外出的子女更加放心。”
今年60多歲的大一居委會志愿者張月星平日里主要負責上門看望轄區的高齡獨居老人,提醒他們注意居家安全。隨著試點老人家中安裝設備后,她同樣感到多了一層保障。
“不僅是上門、打電話,現在更加方便了,手機信息每天就能看到他們情況,也減少我們每天上上下下的奔波,觀察安全的渠道也更多了。”
近年來,高齡獨居老人獨自在家發病因無人發現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事故時有發生。在這一背景下,大寧路街道引進人體行為感知報警系統,在保護老人隱私的前提下,精準監測老年人在衛生間不慎跌倒、長時間滯留或無人移動等意外狀況,并及時向子女或緊急聯系人發出報警,志愿者立即上門查看,降低高齡獨居老人的家居危險因素,提升其安全保障。
據悉,除了跌倒情況反饋之外,此次安裝的系統還具備人體行為感知功能,體現的行為情況覆蓋面更廣。
“比如說老人是有外出習慣的,每天要到小區里鍛煉兩個小時,在家里可能是22個小時,如果某一天他可能沒有出去,或者沒有回來,他的家屬和我們的結對志愿者,都能收到這些行為的報告,以更好地了解老人的安全情況。”大寧路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王亞靜介紹說。
街道方面表示,街道考慮到“托底”老人的居家安全照護,比如高齡獨居孤老,低保低收入困難等特殊對象的老人,原來發生過跌倒情況的經濟困難的老人,并對這些老人進行了需求排摸,第一批確定了五十戶的安裝對象,將于上半年安裝完成。
“希望通過建立子女、社區、網格三級響應機制,層層把關,大大降低了高齡獨居老人意外傷害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王亞靜表示。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